參考消息網7月7日報道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7月6日發表題為《廣東勞資集體協商條例草案被視為中國樣板》的報道稱,2013年8月,49歲的孟晗和11名其他醫院保安打出橫幅,並爬上位於廣州白雲區的廣州中醫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門診樓三樓平臺,請求與資方協商公平薪酬方案。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廣東佛山的農民工師傅排隊領工資。新華社記者 何俊昌 攝
  但這種激烈的抗議行動宣告失敗。孟晗及其他抗議者最高被判處9個月有期徒刑。孟晗在6月份獲釋,目前處於無業狀態。
  孟晗說,他別無選擇:當時他受雇於一家中介機構,以合同工的身份在醫院工作。與其他保安不同,孟晗2010年開始上班時的月薪僅有1100元,比直接受雇於醫院的同事少1200元左右。醫院給他上社保,但也比其他保安少400元左右。他說:“這不公平,乾一樣的活,工資卻比人家少。”
  據報道,孟晗請求醫院在薪水和待遇上一視同仁,但幾年下來沒有成功。孟晗說,廣東省政府一項旨在建立勞資集體協商機制的草案將使他受益。
  報道稱,《廣東省企業集體合同條例》修訂草案定於7月進行最後審議。學術界和勞動者維權活動人士說,新規將在很大程度上終結辛酸漫長的勞動者抗爭並將在中國各地提升勞動者權利。許多人認為,勞動者抗爭已對廣東經濟造成了衝擊。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工人在佛山工廠車間忙碌。新華社發
  香港理工大學勞工權利專家潘毅教授說:“這不是一個普通的規定,它將對廣東3000多萬農民工產生深遠影響。如果獲得通過,其他地方很可能會跟進。”
  但報道說,這項草案能否通過,還有很大變數。香港實業家強烈反對,稱他們的企業在廣東的處境已很艱難,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海外訂單急劇下降。
  香港工業總會主席劉展灝說,該草案將嚴重損害大約4萬家在粵港企的利益。據總部設在香港的《中國勞工通訊》稱,4月份香港商會要求廣東政府推遲通過草案。
  孟晗說:“如果這些規定能夠早一點執行,我就不會爬到醫院樓頂上,以自殺威脅的方式來換取權利談判的機會了。”
  據報道,廣東是華南最富裕的省份之一,去年GDP為6.2萬億元,來自全國各地的3000多萬外來務工人員推動了廣東經濟的發展。
  【延伸閱讀】
  港報:內地建築業民工是“底層中的最底層”
  2014-03-18 08:00:00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上海街頭騎車下班的農民工(資料圖片)
  參考消息網3月18日報道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3月17日發表題為《建築業農民工是“底層中的最底層”》的文章。文章稱,53歲的劉西梧(音)在18歲那年第一次離開河北老家,去北京修鐵路。
  30多年過去了,他仍然要離開家鄉,前往另一個招募建築工人的城市工作。目前約有4000萬名像他一樣的建築業農民工涌入城市。
  劉西梧說:“農民工脾氣好,別人想騙就騙,想欺負就欺負。我們不會還擊。我們農民工是社會最底層,我們建築業農民工做著最底層的工作。”
  文章稱,隨著中國的高樓越來越高,酒店越來越豪華,運輸系統越來越發達,劉西梧說他還會繼續在建築工地幹上10年左右,或者說直到沒有人雇他為止。
  劉西梧說,他的家鄉在太行山一個山谷里,曾經是革命老區。他是在上世紀80年代離開家的,當時政府剛開始允許農民去城裡打工。他說,上世紀90年代的薪水大約是每天3元人民幣。
  他說,建築工人經常領不到工資,就算完成任務也不行,一直到21世紀頭幾年都是這樣。有時還會被打。但是,不得不繼續乾,要不然就沒錢拿回家。
  劉西梧說,現在真正拿到薪水的時候比過去多,生活條件也比過去好了。
  文章稱,但是,不是總有活乾。而且仍然沒有勞動保護,大多數公司不簽勞動合同,沒有給這些工人上任何種類的保險。工資遭拖欠和低於雇主承諾水平的現象仍然很常見。暴力行為也時有發生。
  他說,尋求法律保護太費錢,也太費時間。他有時覺得自己命不好。他說,靠種地沒法養活一家人,外出務工仍然是唯一的出路。
  劉西梧說:“我們的優勢是隨時可以提供勞力。”
  劉西梧表示,他很幸運地熬過來了,而且以村裡人的標準看,“他幹得挺不錯”。他的大女兒已經結婚了,現在北京工作。另一個女兒正在讀書。他還有一個兒子在專科學校就讀。劉西梧說自己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賺足夠的錢,為他的孩子們在城裡買房。
  他說:“只要我的孩子們有前途,我就知足了。不希望下一代再做農民工了。”
  【相關新聞】 路透:中國越來越多農民工不再去沿海地區打工
  外媒說,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稱,2014年有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離開東部地區,中西部較低的生活成本和離家近,使很多農民工抵住東部稍高薪水的誘惑。
  據路透社網站2月20日報道,當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農民工數量在2013年同比減少了0.2%,而中部地區的農民工人數則相應增加了9.4%。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楊志明表示:“儘管中西部地區務工收入比東部地區低10%左右,但由於離家較近、生活成本低、便於照顧家庭等因素,使得中西部地區就業的吸引力在增強。”
  報道稱,農民工向內地的轉移也反映出企業和工廠向中國西部搬遷、充分利用其成本優勢的趨勢。例如,世界最大的電子代工企業——富士康集團將其主要工廠遷至河南和山西等地。
  【延伸閱讀】
  路透:中國越來越多農民工不再去沿海地區打工
  2014-02-24 13:41:51
  參考消息網2月24日報道 外媒說,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稱,2014年有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離開東部地區,中西部較低的生活成本和離家近,使很多農民工抵住東部稍高薪水的誘惑。
  據路透社網站2月20日報道,當日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農民工數量在2013年同比減少了0.2%,而中部地區的農民工人數則相應增加了9.4%。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楊志明表示:“儘管中西部地區務工收入比東部地區低10%左右,但由於離家較近、生活成本低、便於照顧家庭等因素,使得中西部地區就業的吸引力在增強。”
  報道稱,農民工向內地的轉移也反映出企業和工廠向中國西部搬遷、充分利用其成本優勢的趨勢。例如,世界最大的電子代工企業——富士康集團將其主要工廠遷至河南和山西等地。
  西部地區的工資依然比東部沿海省份低10%,東部沿海省份吸納了中國逾60%的農民工。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等廉價密集型出口製造業中心是推動中國在過去30年實現爆髮式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
  但最近幾年,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中國開始聚焦較高端的製造業。
  總體上,中國的農村勞動力2013年增加2.4%,達到2.69億人,較之前兩年增速放緩,前兩年的增速分別為3.9%和4.4%。
  楊志明表示,農民工的就業質量有待提高。
  報道稱,中國的戶籍制度也成為農民工在東部地區定居的障礙之一。
  根據目前的戶籍制度,居民只有在老家才能享受一系列社保服務,而當他們進入城市,他們便無法享受這些福利。
  中國政府2013年11月承諾要全面放開小城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逐步放寬大城市落戶條件,合理設定特大城市落戶條件,但官員沒有給出此事的時間表,稱改革依然在討論中。
  與此同時,中國在給予農民工子女教育平等方面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教育部基礎一司副司長杜柯偉表示,中國已就農民工子女異地高考問題“破冰”。
  【延伸閱讀】
  彭博商業周刊:中國新一代農民工想要更多東西
  2013-07-31 17:22:00
  參考消息網7月31日報道 美國媒體稱,中國當代最大規模的一次從鄉村到城市的人口遷移始於約30年前。從上世紀80年代起,中國東南部新建起許多工廠,大量生產出口商品,並吸引了許多農民前去打工。這些農民在裝配線上掙得的收入比種地要高。在80至90年代,大多數離家打工的人都是單身的年輕人。大多數農民工在工作數年後攢下了一筆積蓄,最終又回到了家鄉。
  然而,最近幾年,這種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政府的規劃文件中將1980年以後出生的農民工稱作“新一代農民工”,而中國國家統計局最近公佈的報告顯示,他們與上一代農民工有著顯著不同。多項研究顯示,現在大多數農民工都是帶著至少1名家庭成員來到城市打工的。
  據美國《彭博商業周刊》7月30日報道,北京大興區地處六環外,距離市中心有90分鐘車程。當地政府實施了一項新舉措,吸引規模從十幾人到幾百人的服裝廠進駐。來到這裡工作的工人大多數都是20歲左右的年輕人。與上一代人一樣,他們來到這裡開始一段新生活時,身上只有很少的積蓄以及強烈的進取心。但與父母一輩相比,他們對技術更加痴迷,更具時尚意識,文化程度也更高。更重要的是,他們希望永久性地融入城市生活——這給政府施加了更緊迫的壓力,要求其改善中國現有的社會服務分配體系(包括子女就學和醫療等),這些社會服務此前只對那些擁有城市戶口的人開放,而城市戶口很難獲得。
  龍洲經訊公司分析師湯姆·米勒在他的新書《中國城市的十億人》中寫道:“調查顯示,新一代農民工不願意回到貧窮的農村去生活。”在解釋這種態度上的轉變時,他指出:“他們的文化程度比父母一輩高得多,通常來說能夠更快地適應城市生活。他們希望成為城市居民,享受現代的消費生活方式。”
  21歲的何小傑(音)站在街角,把智能手機攝像頭當作鏡子,小心翼翼地檢查他蓬鬆的頭髮。如果從遠處看他的正面,或者在近一點的距離看他的側面,會發現他的髮型有一點像年輕時的好萊塢影星約翰·特拉沃爾塔。他穿著閃亮的黑色長褲、黑色尖頭皮鞋,身上的黑色襯衫有幾粒紐扣沒扣上,露出脖子上戴的項鏈。他去年從江西來到這裡,如今住在一個五人間的工廠宿舍里,每個月能賺3000塊錢左右。他有個女朋友,但“她今晚還要加班”。
  在等待的過程中,他開始在手機上玩網絡游戲。中國的互聯網用戶增長迅速,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許多像何小傑這樣的人沒有筆記本或者台式電腦,卻擁有能連接互聯網的移動設備。他反問道:“如果這不是智能手機的話,誰會用它?”智能手機能夠讓他很便捷地與朋友保持聯絡,並且緊跟潮流。與過去的農民工滿足於穿著拖鞋和睡衣工作不同的是,何小傑和他的朋友們會小心培養他們彬彬有禮的形象。大興區滿是塵土的街頭如今有了好幾家髮廊。據一名理髮師介紹,剪髮需要10元錢,不分男女,而燙髮、剪不對稱式髮型以及染紅髮特別受歡迎。
  今年49歲的作家張麗佳曾經是一名工人,她的回憶錄《社會主義好》講述了她早年在裝配線上的經歷。“現在的年輕工人比我們那時想要的東西更多。”她說,“他們想要活得幸福,而不僅僅是糊口。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享受了物質上的舒適,因此現在提出了更多要求。”(編譯/陳鑫)
  【延伸閱讀】
  新報:中國農民工工資“秒殺”白領理所應當?
  2013-06-20 16:55:00
  中新網6月20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20日刊載投稿文章指出,社會應該對部分農民工工資“秒殺”城市白領感到欣慰,因為,從農村到城市的那一部分人承擔的勞動強度更大,他們的工作環境更差,福利更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農民的小康也應該是題中之義,使幾億農民融入城市,徹底解決三農問題,這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
  文章摘編如下:
  “逆天民工工資單!我要去搬磚……” 6月17日,網友“我不是虛構的”在重慶某社區發帖曬出一張建築工地的“民工工資單”,上面顯示,最高的月工資有14000元,最低的也有5000多元。 民工工資大大超出了網友們的預料,“身為白領,壓力很大啊”。也有網友理性分析,在城市化進程中,人工費上漲是趨勢。
  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一個又一個農民懷揣著到外面闖一闖的勇氣,告別親人、故土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義無反顧甚至是破釜沉舟地闖入陌生的城市,出現了源源不斷的農民工,匯聚成讓人嘆為觀止的億萬農民工大軍。農民工以打工者的身份吃苦受累,高強度地勞動,支撐起經濟社會的發展;用勤勞和汗水建設城市,創造財富,成為實現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生力軍。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人口有8億多人。要從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家轉變成一個現代化國家,一定會有大量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鎮,變成產業工人、職員、城鎮居民等,所有發達國家都是這樣走過來的。在這一轉型過程中,農民工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目前,農民工在城鎮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承擔著城鎮最累、最苦的工作。每逢春節,農民工要回家過年,城裡送水的沒有了,送奶的沒有了,小店鋪關門了、老人小孩沒人管了,垃圾沒人掃了……因此,城裡人已經離不開農民工了。實際上,農民工之於城市不是萬能的,但城市生活的正常運轉離開農民工是萬萬不能的,這並非誇大其辭。
  和管理者、坐辦公室的白領相比,農民工更辛苦,勞動強度更大,工作環境更差,福利待遇更少,工作時間更長,以至於很少有年輕人願意賺這個一滴汗水一分錢的辛苦錢。所以,農民工工資“秒殺”白領,是漲工資、提待遇,向一線職工傾斜的有聲落地,理所應當。
  雖然部分農民工工資“秒殺”白領,我們該為此欣慰,但浩浩蕩盪的農民工大軍面對的問題依然嚴峻,亟待破解。畢竟農民工文化水平總體偏低,技能素質不高,靠下苦力掙錢不是長久之計。如今,他們中許多人已青春不再,靠打工那點收入又不足以在城裡休養生息,“打道回農村”幾乎是廣大農民的無奈歸宿。另外,農民外出後,未成年子女缺乏和諧的家庭教育,年邁父母無人照顧,而且負擔過重,有的夫妻感情淡化冷漠日趨嚴重等社會問題也不容忽視。
  總之,城裡人、鄉下人,都是中國人。現在,農民進城務工的外部環境越來越好了,各種歧視性、限制性規定也正在清理之中,但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偉大中國夢,首先要使幾億農民融入城市,徹底解決三農問題,這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然而,此路途依然十分漫長。(餘正軍)
  【延伸閱讀】
  英報:提高工資將促使中國發生經濟變革
  2013-03-09 11:31:00
  參考消息網3月9日報道 英國報紙稱,隨著全國兩會的召開,擺在中國領導人面前最要緊的經濟問題就是工資提高和勞動力成本上漲。
  據英國《金融時報》3月7日報道,對於處境艱難的出口商而言,勞動力成本上漲顯然不利。但是對中國而言,這應該是積極的,因為數百萬工人掙得更多也花得更多,從而促進消費者市場發展,只要勞動力成本的這一變化得到合理控制。
  德意志銀行的漢娜·萊文傑在一份報告中寫道,中國的實際工資已經有了顯著增長,從而使中國失去了相對於亞洲對手而言的競爭優勢。這對製造業出口商十分不利。但它並不完全是壞消息。
  萊文傑說,單位勞動成本的增加“或許會有利於中國增長模式的必要轉型”。  (原標題:港媒:廣東勞資集體協商被視為“中國樣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u17euyse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